《航天飞机》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航天飞机》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航天飞机》教学反思1《航天飞机》是一篇科普性文章,看到这篇文章时我觉得很棘手,怎么办呢?我已经自断其路,只好硬着头皮反复读课文,希望能从中找到突破口。哎,眼前一亮,有了。我以普通飞机与航天飞机的比较作主线,抓住词语,通过例子、数据,让学生明白道理。在这课教学中,我让每个学生都走进角色中去,做一架普通飞机,飞遍全文。
教材一方面要了解有关航天飞机的知识,另一方面还要学习课文的语言。为了让学生能在一定基础上学习本课,在课前我让学生搜集了航天飞机的资料阅读,自己也搜集一部分易于学生理解的,在课前读给他们听,简介一下中国目前在航天飞机事业方面的现状,激发学生爱科学,为国家做贡献的欲望。为了学好本课的语言,在结尾安排了“为航天飞机设计一张名片”的拓展练习,顺便也复习一下第五单元的习作练习,目的在于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读和记是用的基础,而为用而读的过程才能使学生的头脑投入到紧张的思考之中。所以在教学时,我抓住这了几点:
1、能体现航天飞机外形特点的词语,通过插图进行比较理解了“庞然大物”,通过“无影无踪”“转眼间”的朗读体会速度之快。
2、同样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课文第三段,抓住“两万米高”和“几十万米高”体会航天飞机飞得高,“四个多小时”和“七分钟”航天飞机速度之快。并了解航天飞机的本领。
3、让学生交流,通过说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语言,然后为航天飞机设计一张名片,练习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最后让学生明白《航天飞机》这篇课文以一个故事的形式,通过智慧老人与飞机的对话,介绍了航天飞机的外形、特点及本领,并且巧妙地借智慧老人之口说明了一个道理即任何一个人总有自己的长处和特点,互相是不可取代的。
《航天飞机》教学反思2《航天飞机》是一篇生动有趣的儿童科普文章。通过一架银色飞机遇到航天飞机的情景,具体介绍了航天飞机的特点和作用,帮助学生增长科学知识,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全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既介绍了有关航天飞机的科学知识,又情景交融,适宜朗读指导。
课后习题四是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为航天飞机写一段自我介绍。为了让学生学会到文中去找信息,而且正确学会分段,我们教研组决定采用填空式,降低学生难度。
附:
航天飞机的自我介绍
Hi,大家好!我的名字叫航天飞机。
我长得可神气啦!瞧,我有( )的翅膀,( )的脑袋,( )的机尾。简直就是个( )。我飞得可快了,转眼间就会飞得( )的!
我飞得可高啦!随着一声呼啸,我会( ),飞到( )高!
我飞得可快啦!转眼间就飞得( )。从( )到( ),普通的飞机要飞行( ),我只需要飞行( )!
我的本领可大了!我能绕着地球( ),可以在太空释放和回收( )。如果卫星出了毛病,我就伸出( )把它( )机舱,带到地面上来( )。
亲爱的朋友们,听了我的介绍,现在,你认识我了吗?
其实这就是转换人称对课文内容进行复述的练习,这样做,可以拓宽学生思维,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而且,我又鼓励孩子们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加上去,那样就介绍得更全面、更生动了!
《航天飞机》教学反思3《航天飞机》这篇课文以一个故事的形式,通过智慧老人与飞机的对话,介绍了航天飞机的外形、特点及本领,并且巧妙地借智慧老人之口说明了一个道理:即任何一个人总有自己的长处和特点,互相是不可取代的。比如,学生在学习第二节时,可以让学生试着用刚学过的“名片设计”方法,给航天飞机作自我介绍,如果仅凭书上的“三角形的翅膀,尖尖的脑袋,方方的机尾”来描述航天飞机的外形,学生对航天飞机的认知还是模糊的,而对资料的引用,如将航天飞机助推器、现有的航天飞机名称等科学常识,学生不仅在本篇文章中学到了浅显的道理,而且更重要的知晓了相关航天知识。
《航天飞机》教学反思4这次的学校人人试教教研活动中,我上的是《航天飞机》,根据单元的学习要点:第一要求学生掌握课文所介绍的知识点;第二是懂得课文是怎样用生动的语言把这科学知识介绍清楚的;第三便是联系生活实际。
在这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三个环节:1、同学们,银色飞机和航天飞机两次见面的时间很短,两次见面间隔的时间也很短。这么短的时间里,银色飞机的心情却在不断变化。请大家读读第五自然段,找出描写银色飞机心情的词语。(高兴、羡慕、担忧、惋惜)为什么银色飞机的心情会不断地变化?在这个环节里,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在了解银色飞机为何心情不断变化中,知道了航天飞机的外在的特点。并设计了“银色飞机为……而……”的句型说话训练。
2、师问:银色飞机只知道航天飞机外形雄壮威武,速度十分惊人。航天飞机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他知道吗?(不知道)假如你成为中国航天站的一名宇航员,你能向来自世界各国的人们介绍我国新研制的航天飞机吗?学生自读第六自然段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介绍航天飞机:用上“能……能……还能……”
3、对于航天飞机的三大特点,你有疑问吗?这一问,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浪花,他们就提出了是否真的有“太空医院”。
这时,学生就有提出,世上还没有这么先进的科学技术,有一学生就说:这是一篇科幻文章。学生的思维一下处于高涨阶段,对太空,对航空事业充满了一种向往。于是,我让学生畅谈一番,15年后,你成了一名航天飞机的设计研究者,你准备设计怎样的航天飞机问世?学生兴趣盎然,创新的火花顿时迸发。都想一吐为快。看到学生兴趣如此浓烈,我索性让学生动笔写写自己设计的航天飞机。
于是,一架架新型的航天飞机在学生的笔下问世了……大家都知道,在激奋的精神状态下,人的潜能往往会超常发挥。学生在模仿中,走向独特,学生的语言也丰盈了。
《航天飞机》教学反思5这是一篇科普童话,通过智慧老人与飞机的对话,介绍了航天飞机的外形、特点及神奇本领,并借智慧老人之口说明了一个道理:即任何一个人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特点,谁也替代不了谁。课文虽是介绍科学知识,但是它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手法来叙述。因此,在教学时,可利用书上的插图和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带入学生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之中。在教学时我就抓住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的:
首先,我出示插图,请孩子们对照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描写,找找图上的航天飞机。孩子们找到了描写航天飞机的句子:一个庞然大物,三角形的翅膀,尖尖的脑袋,方方的机尾出来,然后很快就在图上找到了航天飞机。接着 ……此处隐藏6175个字……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有感情的朗读银色飞机和航天飞机的对话。
3、学会本课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的读音,理解本课15个新词,积累字词句篇。
教学重点:
了解航天飞机的形状、特点、用途,初步培养热爱科学、热爱航天科学的兴趣。能使用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有感情的朗读银色飞机和航天飞机的对话。
教学难点:
能使用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知道这是一篇介绍航天飞机的科普性文章,运用阅读方法,初步了解航天飞机的形状、特点、用途。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的读音,理解本课部分新词。
3、读通课文。有感情的朗读银色飞机和航天飞机的对话。
一、引入新课
1、出示课题,猜想《航天飞机》介绍了哪些内容?
2、初读课文,归纳课文介绍了航天飞机的形状、特点、用途。
二、学生自学
学生按照预习常规及其本课学习要求进行独立学习或小组学习,学习要求可如下:
1、读通课文,正确朗读生字,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思考(讨论):航天飞机的形状、特点、用途。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课文朗读,读通课文,生字、多音字正音。
2、质疑解疑
3、读了课文后,有什么感受?(学生可各抒己见,体会文章是用生动的拟人化语言来介绍科学知识的。)
四、学习课文
1、 划找银色飞机和航天飞机的对话(共有2次)
2、 研读这两次对话
①学生尝试朗读第一次对话。
②理解“忙不迭、一掠而过”等词。
③银色飞机称呼的朋友就是航天飞机,这个朋友长什么样?汇报自学时划找的描写形状的词句。重点学习第5段第1句,有感情朗读。
④读好第一次对话。
⑤读第二次对话。
⑥航天飞机的性能与银色飞机、火箭有什么不同?
比较学习掌握航天飞机的特点。
(银色飞机:只能盘旋在30千米的高空
航天飞机:能飞出大气层
火箭:飞出大气层后没有能力返回
航天飞机:能去能回)
朗读有关句子。
⑦航天飞机在地球和空间轨道之间往返,有什么用途?(运送人造卫星、带着仪器去做实验、接送病人去空间医院治疗或返回地球)
研读课文第6段。读好这一段。
⑧有感情朗读两次对话。
3、连读课文
五、巩固字词
六、课外作业
1、熟读课文
2、 将航天飞机的形状、特点、用途自由归纳,可制成表格或卡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用“我是一架航天飞机”开头说一段话,介绍航天飞机的特点和作用。
2、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3、能照样子,用“为……而……”仿写句子。
一、继续学习课文
1、这篇课文是通过银色飞机认识了一个新朋友、银色飞机和航天飞机之间的对话等有趣的方法介绍有关航天飞机的科学知识的。
2、找找银色飞机有哪些心理活动?
3、汇报:学习课文第1、5段等段落。
对空长叹(泄气)、吃了一惊、高兴、羡慕、惋惜、惊喜……
4、出示例句课后第3题,仿照例句说话。
5、有感情朗读全文。
6、展示第一节课后作业(将航天飞机的形状、特点、用途自由归纳,可制成表格或卡片),交流补充完善。
7、用“我是一架航天飞机”开头说一段话,介绍航天飞机的特点和作用。
二、补充阅读
1、《航天飞机》(见教学参考)和《综述: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7宇航员罹难》(附后)
2、读后谈感受。
三、巩固字词、完成练习册
四、课外作业
1、用“我是一架航天飞机”开头写一段话,介绍航天飞机的特点和作用。
2、参观一次科学知识展览、航空展览、飞机场等。(视条件而定)
板书设计:
形状(略)
航天飞机 特点(略)
用途(略)
教学反思
航天飞机是一篇科普童话,主要通过智慧老人夸赞航天飞机的本领和与小飞机的对比,突出航天飞机的神奇。同时,在小飞机的前后心情的对比的矛盾中中引出人各有所长,无可替代的智慧真理,告诉人们既不能因为看到自己的长处而妄自尊大,也不能因为看到别人的长处就妄自菲薄。我的教学主要是突出航天飞机在外观和本领上与小飞机的不同,尤其是注重介绍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强调小飞机心情由得意到不自在的转变,设想在达到让学生领悟童话深蕴的同时,激发其对科学奥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教学过程中设问难度可能偏高。由于初涉教坛,对于语文教学还缺乏经验,尤其是对三年级孩子的已有经验还缺乏认识,因而有时设计问题时难度没有把控好。比如教学中出示航天飞机和普通飞机数据对比的表格后,让孩子们个别读完,再齐读一遍之后就仓促地让他们填写表格了,因而孩子们的表现不够从容,知道的同学很少。如果我能够之前让孩子圈出数据,做出强调,可能就会顺利得多。还有在“我的名片”的口头填写时,因为孩子们没有整体多遍地朗读课文,所以让他们找到相关答案显得非常艰难,更别说能够脱离书本口头填空了。这里也侧面反映了我的第一课时朗读不够扎实,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程度还不够。
其次是教学过程忽略了一些重要细节。比如对于航天飞机的外形,我是匆匆读过两遍就作罢了,应该多种方式朗读,让孩子在图文结合中认识航天飞机的外形。还有对于课文中普通飞机的内心活动的句子处理太急,这是一个两连问的句子:“这是什么呀?怎么飞得这样快呢?”小飞机的疑惑程度不断增加的过程没有让孩子们仔细品味,这个过程其实很重要,因为普通飞机正是从这里开始心理活动开始发生转折。此处应该有师范读,多次让孩子们读,然后齐读,一定要把疑惑的感觉读出来,然后再顺理成章地引出“究竟”这个词。还有在介绍航天飞机的本领时,主要讲了“释放”和“回收”,然后匆匆读完两遍了事,反而在“人造地球卫星”的介绍上花了比较多的时间。
再次是教学板书设计有待斟酌。普通飞机和航天飞机的平行板书不太合理,因为普通飞机板书内容是“得意”和“不自在”,而航天飞机则是“更高更快”和“释放和回收”。普通飞机是心理活动,而航天飞机则不是,内容没有可比性。另外,妄自尊大和妄自菲薄这样的词汇板书可能意义不大,因为作为三年级的孩子可能对这些成语比较陌生,不但起不到强调的作用,反而会因为太难而产生抵触和不接受。
总之,这篇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斟酌,可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让自己认识,收获,成长!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