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5-07-06 15:35:11
精选说课稿合集10篇

精选说课稿合集10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说课稿 篇1

一、 我说课的题目是《马说》,它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通篇写马,实则写人。以千里马不遇伯乐喻贤才难遇明主,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文章对自己不着一字,愤懑不平之情和穷困潦倒之感却充溢其中。

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引发学生的思考:当代千里马是否也要依赖于伯乐?

通过这篇文章的教学,我准备达到以下目标:

1、 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这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 理解作者的思想,领会文章的寓意。因为新课标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要求

3、 引导学生认识到只要人才保持良好的心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持之以恒,就能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树立远大理想,不断完善自身素质,成为坚毅、执着、博学、谦逊的人才”的育人目标。

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生动形象而寓意不言自明,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

在教学思路和理念上我遵循以下几点:

1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2语文学习要与时俱进,引导学生充分正确地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查资料的能力和习惯,并且在网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按照以上思路,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自主学习法 要求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经过自学,应基本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 2诵读品味法 要求学生在,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能通过反复朗读,读出文中的韵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通过读可以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优秀文化的精神。

3创造性学习法 要求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创新的精神。

二、课前预习

1、 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给生字注音;

2、 对照课文注释与工具书,口头翻译课文,读懂课文大意;并整理出预习中解决不了的疑难字词;

3、 利用网络或书籍,收集有关韩愈及有关“马”的资料和文学作品。

新课标提出“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之所以布置这样的预习题目,它的好处在于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教学过程

1 马的世界 让学生总结带“马”字的成语及与马有关的文学作品。

这种导入既锻炼了学生自己动手查阅资料的能力,又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还将他们带入了文章情境。

2 解读标题 标题为“马说”,实则为“说说马”,即发表一些关于“马”的看法,于是引出对“说”这种体裁的介绍。(用多媒体展示)

3 讲解背景故事 这一项由学生自己完成。

4 朗读课文,解读文本

叶圣陶语“非读无以训练语感,非读无以激发美感”

当今语文教改气氛活跃,新观念、新教法层出不穷,但溯本求源,探其精髓,都要求勿忘“读”这个本。所以,这个环节就是“边探究文本边朗读,解读到一定的深度,朗读也到位了。”按照这样的指导思想:

第一步:探讨“食”字的读法,带动对这个字的理解,然后教师范读。范读是为了体现教师的示范和楷模作用。

第二步 一个学生朗读,然后全体朗读。这样是为了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

第三步细读课文、疏通文意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着重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将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记录在本子上,全班进行交流。基本由学生自己解决,教师点拨,同时引导学生划出本课的重点字、句;框出通假字,找出常见的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教师进行归类板书。(课件展示板书)

新课标要求学生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我设计这个环节,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扫清字词障碍,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并积累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通假现象,培养学生依据文脉推断词义的能力。

第四步 个别学生朗读,学生集体评议,并说明理由。这样学生的诵读必须建立在对文章的理解上。学生的评议可能回涉及到这么几点:(1)5个“也”字句的语气(2)最后一段刻画食马者愚妄无知嘴脸的句子和自问自答的句子的语气。(3)整篇文章所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激疑”和帮助“解疑”。

第五步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把握正确语感、语气进行朗读。

5 精品细读 教师此时应提出提纲挈领的问题让学生对文章做更深一步的理解。“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至此,学生已较透彻地把握了文章。接下来该呈现出文章最实质的内核了,“文章是说马,但作者真的只想说马吗?”学生就很容易找出“千里马、食马者、伯乐”的寓意了。

6了解作者 依据文章推测作者此时的处境和所怀有的感情。然后让学生介绍查阅资料所了解到的韩愈,和刚才的推测相印证。如有欠缺,教师作补充。

7 情感延伸 你如何看待当代社会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

对这个问题,教师应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但对较消极的学生要适当地进行鼓励。

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就适当的话题即席讲话,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我设计这一环节, 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拓展延伸,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8 网络大看台

我在 ……此处隐藏14580个字……/p>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记一记不认识的生字。

2、和同桌交流自己记生字的办法,并互相读一读课文。

3、带着阅读提示里面的问题默读课文,看自己能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问题: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4、小组交流并汇报读书的收获。

注:作者写了童年读“香烟人”小画片,读连环画,到小镇的文化站读图书、文艺书籍。作文常常居全班之冠,作文《秋天来了》得了“甲优”,作文《一件不愉快的往事》老师夸我“嵌”字用得传神。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体会情感

1、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在童年是怎样读书的?作者在作文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把自己感受深地方多读几遍,画出相关的句子并做批注。

2、小组交流读书的体会。

3、全班汇报交流读书体会:班级交流

(1)、通过重点段落和句子的分析,明白作者酷爱读书这种情感贯穿始终:看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时的津津有味,看连环画时的废寝忘食,读文艺书籍时的不求甚解,读中外名著时的如醉如痴。正是不断地在书里如饥似渴地汲取营养,才不断地成长起来。所以在作者回首少年时光时才感到那样的愉悦。

(2)、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写作体验来理解,来谈自己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学习并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读书方法──博览群书,入情入境,做读书笔记,会借鉴运用等。

四、体会“长生果”的寓意。

通过刚才的交流,你理解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了吗?

引导学生理解:

长生果,指营养极其丰富。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作者就是在书的引领下写作越来越成熟的。

将书誉为长生果,作者对书的钟爱可见一斑。文中真实地回顾了作者少时与书的故事,使作者酷爱读书的情景再现在我们眼前。

小结:看来书真正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啊!即使多年之后品味读书的味道,还是这样让人心醉。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让我们下去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体会读书的乐趣吧。

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1、 课文内容

本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一位口技人高超的技艺,令人深切感受到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2、 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立

知识目标:掌握积累本文一些重点虚实词的用法。如: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表时间的词,数词的异用等。

能力目标:学习本文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并能在作文中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深切感受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艺术的热情。

重点放在字词的落实积累上,难点放在本文表现手法的研究上。

3、学情分析

同学们已经学过了许多文言文了,有了一定学文言文的基础,学起来应该不太吃力。另处,本文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学生应该很感兴趣。

二、说教法

本课拟采用下列教学方法:

1、 朗读法:“书读百篇,其义自现。”这是学文言文的好方法。

2、 发现法:本课难点的突破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得出结论。

3、 讨论法:和发现法配合使用,引导学生发挥集体智慧,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三、说学法

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让学生发现问题,教给学生学法。这正是实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达到不教”的目标。

1、 朗读法:反复朗读,明了意思,领悟写法。

2、 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3、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四、说教学程序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交待学习要求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篇课文《口技》,这里说“研究”而不说“学习”,是希望本节课同学们要以研究的态度,发现的精神来学习这节课。

(这样导入,直奔主题。针对教师讲,学生记的情况,强调学习要求是十分必要的。)

(二)、听读课文,请你发现

1、文中有一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内容,请发现,找出来。

2、文中有一个字可以拎起全篇,请发现,找出来。

(这样切入应该说是比较省力的,扣一句话,一个字就可以把握全篇。)

(三)、研究课文

1、文章是如何表现口技表演之“善”的?找出相关的语句,研究一下。

2、请你说话:

用“口技人表演之善,从 这几句可以看出,它写出了 。说说你的研究成果。

3、 请你归结

文章表现口技人表演之善,主要表现在

①对 的描摹 ②用 和 的烘托

4、请你思悟

研究了本文表现口技表演人表演之善的方法,对我们今后的写作有什么启迪?请说说看。 (这一步的研究,严格遵循了发现事物,研究事物的一般规律,确立目标——分析材料——交流看法——得出结论——应用规律)

(四)、请你发现、落实字词

1、概括老师的示例,分组发现

第一组:发现文中用法特别的字词

第二组:发现文中古今异义的字词

第三组:发现文中表示时间的字词

第四组:发现文中一词多义的字词

2、交流

3、请你做做,课堂训练

(这一步注重让学生个别发现,然后集体交流,以点江成面,既可以注重学生个人的发现,又可形成完整的知识休系。)

(五)、课堂小结

(六)、板书设计

(七)、时间分配

导入 2分钟

听课文,整体感知 5分钟

研究课文 15分钟

发现,落实字词 10分钟

课堂训练 5分钟

机动时间 3分钟

五、几个设计理念的阐释

1、 设计中充分贯彻新课标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

2、 设计中遵循发现事物,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关键词为“发现” 、“研究”

3、本课在尝试一种的新的课型:无提问课。课中没有或很少有教师的提问

林嗣环《口技》导学案7

班级: 姓名: 主备人: 莫丽宏 审核 :

课题 口 技 课型 新课 授课时间 20xx

学习

目标 教学目标:

1、领悟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2、理解课文描写层次的有条不紊;理解侧面描写与烘托手法的作用。

3、揣摩语言,掌握一些表示时间的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描写层次的有条不紊;理解侧面描写与烘托手法的作用。

2、揣摩语言,掌握一些表示时间的文言词汇。

教学难点:

领悟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精选说课稿合集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