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教学反思

时间:2025-07-11 15:35:11
《年、月、日》教学反思

《年、月、日》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年、月、日》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年、月、日》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协助学生记住大月、小月的天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年历、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今天是个有意义的日子,能和这么多可爱的小朋友一起来学习,我一定要把这个日子记住,今天是哪年几月几日呀?现在是20xx年3月x日xx时xx分xx秒(板书),黑板上哪些是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

2、你还知道哪些有意义或者是叫你难忘的日子?

二、自学提示一

交流汇报

(一)认识年历

时光快车看大家对年月日这么感兴趣,准备送给大家一份礼物,这可是他记录时间的法宝,你知道是什么吗?(年历)年历上面记录了月份、日期、星期、节日等等。

教研活动

(二)大月、小月、特殊月的探究

1、大家可别小看它,它里面可是藏着许多的小秘密呢!接下来就让们火眼金晶看年历,自己先观察,然后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是火眼金睛队!

2、学生汇报观察发现:

(1)一年有12个月

(2)一月有31天。(哪些月也有31天?总结有31天的月份是1、3、5、7、8、10、12月)

(3)有30天的月份是4、6、9、11月

(4)2月份有28天

3、刚才我们发现的是20xx年年历上的小秘密,那么其他年份的年历是不是和今年一样呢?火眼金睛,继续行动!

眼见为实,老师今天也带来了近几年的一些年历,我们一起在他们身上找找答案吧!

4、小组汇报:对照20xx年的天数统计表,哪一个小组的统计结果和20xx年统计表一样?请派一名代表说说你们小组统计的是哪一年;哪个小组的统计结果和20xx年统计表不同?哪里不同?(2月)你们统计的是哪一年?

5、总结:通过我们刚才的统计活动,我们知道了:除了2月份,其他各个月在不同年份中天数是一样的,大多数年份2月份有28天,也有些年份的2月份是29天。

6、全年天数:一年有多少天?是每一年都有365天吗?

7、在今年这365天里,有一天一定是大家最想喜欢的,那就是你的生日,火眼金睛找生日,请大家在10秒中内圈出你的生日,开始!

自学提示二

教研活动

(三)大月、小月记忆方法

1、谁生日的月份有31天,谁生日的月份有30天?

2、大家知道吗?每月有31天的这些月还有个名字呢,叫做“大月”,每月有30天的月份叫做“小月”,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是特殊的月份。

3、谁妈妈的生日是在大月?有的同学去日历上找啦,怎样很快地记住哪些月是大月?哪些月是小月呢?我们先来看看在一年12个月中,大月、小月和2月是怎样排列的,老师把大月涂上了红色,把小月涂上了黄色。

4、观察统计表,想想,怎样能很快地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

5、学生汇报,老师总结方法:

方法一:拳头法(带领全班一起数,自己再数一数,同座之间数一数,全班再一起数一数)

方法二:歌诀法: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6、反复练习记忆:

(1)自己选择喜欢的一种方法记住它。

(2)同座之间互相背一背、数一数

(3)大家来挑战(我出题,你判断)

检测(略)

(五)新课小结:有没有感觉现在浑身充满了知识的力量?能量越大责任越大,我们的一位老朋友,现在正犯愁呢,让我们去帮帮他好吗?(引出喜羊羊)

三、巩固应用

1、判断题:

(1)每年都是365天()

教研活动

(2)24个月就是两年()

(3)小明说他的生日是4月31日()

3、拓展练习

(1)8月1日的前一天是几月几日?6月30日的后一天是几月 几日?

(2)小明说:"妈妈说我的生日是元旦的前一天,我是哪天过生日呢?

(3)这批牛奶的生产日期是:20xx年2月18日,保质期为:六个月,这批牛奶今年几月份过期?

教学反思: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把本节教学的重点定位于:把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中,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年月日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运用良好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的能力。备课时,从课的容量上来看,量确实较大,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在40分钟内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平年、闰年的知识和判断方法,会计算全年天数等,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通过上这节课,我觉得本节的目标定位准确,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学习,课堂设计落在实处。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以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年、月、日》教学反思2

《年、月、日》这节课的内容来自学生自身生活和现实生活,课程的实施大量地依赖教材、校园以外的资源,学生学习的途径、方法不一。上个星期六我布置学生利用双休日自己去寻找一些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这一做法突破了数学教学的封闭状态,扩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将课内与课外很好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在整个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兴趣是动力,教师是参谋,拓展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是目的。

学生通过自主,独立或合作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表达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我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理解是学生在实践中,活动中学的数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在设计这堂课时就要 ……此处隐藏7474个字……暑假,都是大月,我们可以多休息几天。

(三)反馈:

1、师:你出生在几月,这个月是大月还是小月?二月份是多少天是大月还是小月?

2、提问:谁能很快地把它记下来?(生生互动练习说)

3、我们研究了这么多的知识,下面大家轻松一下,做一个游戏。要求:男生做大月,女生做小月,我说的月份是大月男生站起来,我说的月份是小月女生站起来。看谁做得快。(学生愉快地做游戏)

三、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1、一年有( )个大月,有( )小月。

2、9月1日开学的前一天是()月()日;

3、12月30日的后一天是()月()日;

4、你的生日是()月()日;

5、你还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来考考同学们?

四、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2、 猜谜语。师:同学们一节课学会了这么多的知识,真了不起!老师想给同学讲一个古老的谜语,想不想再猜?出示:最长又最短,最多又最少,最慢又最快,最便宜又最宝贵的是什么(——时间)

师:既然时间这样珍贵,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时间呢?(珍惜时间)

3、师:时间对我们非常重要,希望珍惜时间,每日都学会新知识,每月都有大收获,每年都会取得很大的进步。

《年、月、日》教学反思12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年、月、日作为较大的时间单位,它的学习对四年级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为了让学生对年、月、日知识作全面、概括的理解和掌握,教学前,我引导学生积极查找年、月、日的资料,让学生走进“年、月、日”的历史;教学中,我把历法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以及其中的数学原理作为一种知识的介绍引到了数学的学习之中,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年、月、日”前,我对学生说:在年、月、日的知识里,有许多有趣的故事,看哪些聪明、能干的孩子能通过课外书籍、网站查找到年、月、日的资料,把你们的发现告诉老师,也告诉给同学,看谁最能干。为让学生把学生把所找的资料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我要求学生把自己知道的年、月、日的知识,四人小组交流整理,同时把自己最想知道的知识或问题提出来,写成一份报告。学生的热情都比较高。

让学生在查找有关年、月、日资料的过程中,了解年、月、日的来源,了解历法的形成过程,更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通过查找资料也让学生逐渐体会到:知识的学习不只是在学校听课、做作业,还包括读课外书、与人交谈、查网上资料等。在查找资料的基础上,学生通过研究从1990年到20xx的年历卡,和小组交流,极大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课前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已提出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逐渐被学生理解和掌握。但是随着学习的进一步深入,学生又产生了新的问题。例如,学生提出,年、月、日是怎么来的?既然月球绕地球旋转一周的时间是一月,为什么有的月份是31天,有的月份是30天呢?为什么平年2月又是28天呢?同学们争着发表自己的高见。看来,自主学习激发了学生对问题的探讨兴趣,但是只*数学故事和书本上的知识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为什么平年二月有28天,闰年二月有29天,这也是个别学生在课前提出的为什么每四年中有三个平年、一个闰年的问题。通过演示和讲解,学生更清楚地理解了闰年的来历。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深到体会到学生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资料,通过一一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大部分学生都有查找的资料,而小部分学生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所找资料有限的情况。我为学生创设了小组观察、发现和交流知识的机会,促进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主动构建新的认知结构,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宽松、开放的空间里,学生积极表现,大胆发表自己的观察所得,交流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提出自己记忆大、小月的方法,分享着知识交流的乐趣。

《年、月、日》教学反思13

年、月、日是常用的,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时间单位,也是来自学生自身和现实生活。教学时,我把教学内容纳入现实生活情境中,将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上课时,师生先交流此时激动和高兴的心情,再让师生一起记住这难忘的时刻:20xx年4月2日上午8时31分6秒。师问:这句话里有哪些表示时间单位?师:时、分、秒是我们已经学过的表示较短的时间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表示较长的时间单位,年、月、日,这样很自然地引出课题。同时,也使学生感到,要学习的知识就在他们身边。再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体验,描述一年、一月、一日有多长,使学生初步体会年、月、日的时间概念,接着让学生说出课本中四幅有意义的日子发生在什么时间。这样,再一次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一思想在学生头脑中明朗化。最后让学生在猜迷语的愉悦的气氛中,进入新课。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在整个课堂中,我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始终以导的姿态,让学生富有兴趣去观察、探索、发现新知。新知的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观察年历,发现:一年中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的规律变化,通过这样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接着在师生共同的游戏中引出二月这一特殊月份,。再通过学生动手设计一张20xx 年的年历,知道每个月天数与星期的排列规律。这样,留给学生自主探索、思考问题的自由空间和时间,学生才会放飞思维,张扬个性,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原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能力,打造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相长,教师只有不断地反思,不断总结,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模式,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才能走出疑惑,完善自我。

《年、月、日》教学反思14

【教材分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朝诗人王维在重阳节因思念家乡亲人而作。游子在外,举目无亲,正逢佳节,百感交集。全诗写得非常朴素,感情十分自然。“独在异乡为异客”,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就把那种独自在外、人地两疏的情形表达出来,同时传给人们一种寂寞的心情,很自然地为下面思念的内容奠定了基础。“每逢佳节倍思亲”,一个“倍”字,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极度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此句也已成千古传诵的佳句,表达了亿万炎黄子孙共同的生活感受。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思维活跃,想法新颖,对新鲜事物兴趣浓厚,勤于思考,善于发现,敢于质疑,勇于否定,加上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针对学生情况,我追求了这三个字:“新、活、放。”

【教学设计】

一初读,二浅思,三深悟,四背诵,五表演。

《《年、月、日》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