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幸福是什么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幸福是什么教学反思1一、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恰当剪裁教学内容,让教材成为一块跳板
《幸福是什么》为一篇幅较长的童话,故事生动有趣,通过三个牧童在智慧的女儿引导下寻找到幸福的过程,告诉人们“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别人有益的事情”的这一人生道理。虽然文章主旨明确,但要深切地体会语言、感悟哲理则有一定难度。在写法上,作者善于布白留空,对于三个牧童分手后十年间的所作所为的描写极为简约,仅通过三个牧童的简单讲述来表现。小学生好奇心强,这一布白恰好成为学生探索精神尽情展示的平台。因此,对三个牧童及智慧女儿的几处语言描写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语言训练的焦点,成为了对学生进行想像力和表达力的语言性实践及体验生命历程的关键。这样处理既摆脱了串读串讲串问的陈旧教学模式,又集中了教学内容,长文短教,重敲一处,使教学效益有了最可靠的保障。
二、感悟语言,展开想像,实现对课文情感的再创造
在确定教学重点内容之后,围绕教学目标,便可展开教学全过程。在板书“幸福是什么”这一文题之后,激发学生自由谈谈对幸福的认识,什么“受到老师表扬、得到同学安慰、向灾区儿童献爱心、心愿实现、画好了一幅画”等等,教师依据“过去”“现在”“未来”而分类板书,然后便引导学生进入“幸福是什么”的追求中。在初读了解课文大意之后,启发学生带着“三个牧童做了一件什么事而得到了智慧女儿的赞扬?”“三个牧童十年后找到了真正的幸福吗?你怎么知道的?”的问题自能读书。学生自学自悟后分小组交流,然后再集中探讨第一个牧童的幸福历程。多媒体出示牧童的话:“弄明白了,很简单。我给病人治病。他们恢复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帮助别人,因而也感到幸福。”在反复理解与朗读后,问:他是怎样帮助别人的?教师不断创造情景:遇到一个下肢瘫痪的老大娘,他是怎么做的呢?遇到一个双目失明的孩子呢?遇到……引导学生不断地从语言、动作、神态、情感各方面去体验白衣天使的奉献历程,去体验救死扶伤的神圣与庄严,从而真切感受帮助别人而获得幸福的愉悦。如此炮制,在全方位、多层面地体验了火车服务员、轮船职员、消防队员、农民等等的真诚劳动之后,学生再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幸福的含义。
通过对课文中的精彩语段的研讨,实现对人物情感的再创造,既体现了语文本体观,又体现了学生主体观,情与景交融,其乐亦融融。
三、情感+语言=诗。实现对课文情理的语言创造,是小语教学的一种境界
诗是语言的精华,激情是点燃语言的火把。凡是有激情澎湃的课堂,就有诗的火花在闪烁。在学生深入地理解幸福的深刻含义之后,教师应关注着学生情感的点燃。要求学生回头看看黑板上课初留下的种种答案吧,学生提出将“买彩票得大奖”擦掉,我欣然照办。当学生默然时,我追问:黑板上的这些都是真正的幸福吗?学生答:有的是儿时的幸福,只不过是在享受幸福;现在的真的是幸福,因为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带给了朋友、父母、老师以快乐;未来的是心中的梦想,只能期盼着未来再实现啦。在这种情况下,我又板书下“小时候、现在、未来”三个词语,并告诉他们:“是啊!小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幸福;现在啊,每个人都在追寻幸福;未来呢?幸福就是你们灿烂的前程!”并要求他们写出一首诗,当然,孩子们的惊喜是可想而知的!人人都变成了诗人,人人都才华横溢。
幸福是什么教学反思2俗话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努力做到教学相长,稳步上升。
在今天的课堂上就出现了让人难堪的一幕。我教学的是《幸福是什么》,学完课文后,学生对童话的主题幸福的含义有了比较深刻的,透彻的了解(幸福就是通过劳动,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对别人有益的事)这个主题很显然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很有意义。但事实上幸福的确有很多种含义,爱别人是一种幸福,被别人爱也是一种幸福,付出了是一种幸福,等待也是一种幸福。学生说不出这样概括的话,我就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你能说说自己的幸福吗?”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幸福,说出自己的生活。于是,同学们的情绪高涨起来,一个个说着自己的幸福。当我叫到李同学时,他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称那美丽的姑娘为智慧的女儿?”问题提出了总要解决吧,有的学生说:“她是智慧的女儿所以称为智慧的女儿。”有的说:“她很聪明,所以称她为智慧的女儿。”应该说说出自己的疑问是值得赞扬的,学生的回答也很精彩,但是却完全背离了这节课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的内容进行“自定向”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就特别容易偏离教学的实际轨道。同时教师在应该引导的时候必须起好引导作用,绝不能因为怕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出现被学生牵着鼻子走的现象。
我们在重视课本、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须酌情引导学生在阅读的想象中适当超越文本、适当超越课堂,即让学生利用一些课文留下的空白处展开想象,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在课外读物中得到的知识进行信息加工和再创造,探索课文的深层意蕴。例如在本课的学习中,我让学生从三个青年自己的叙述中体会幸福的所在。表面看学生似乎把课文的内容已经读懂了,但实际上,这三个青年的经历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去太远,孩子们是无法真正体会到幸福的所在。如果在教学中我能这样设计:想象一下这十年中在他们身上发生怎样的动人故事。那么他们可能会根据自己原来的经验和课外书上获得的知识,展开再想象,编出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引出了现实生活中的英雄事迹。这样在他们的脑海里,幸福已不再抽象,而是一些活生生的,可以触摸到的实体。
幸福是什么教学反思3《幸福是什么》是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是以“中外童话”为专题。都是优美的童话,以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把读者带入美好的情境,使人们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幸福是什么》是一篇寻找和认识幸福的过程。因此,我的教学重点就落到“认识什么是幸福”上。再抓住重点段的朗读来感受劳动发明幸福的真理。
在教学时,我就直接的导入,你们认为幸福是什么?你觉得你的幸福是什么?紧接着就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再抓住重点段来理解全文即具体的分析课文。
在上完了这一课之后,就觉得同学还是没有弄懂幸福到底是什么?我也对自身做了一个深刻的反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读的形式少:
比方,我可以用默读、生自身喜欢的方式来读、竞赛读等方式。以读为主。让生在读中考虑、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
2、同学合作探究的学 ……此处隐藏6984个字……是什么》这类超人体童话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表达上的一些特点。
幸福是我们很熟悉的话题,但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要说清楚幸福是什么,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课文《幸福是什么》讲的是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的引导下经过劳动实践弄懂了幸福的真正含义:幸福是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我在设计时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理解能力为主,但上完这一课,发觉与设计时的意图相差较远,经过听课领导的评点及自己的思考,感觉指导学生不到位原因就在于自身的引导不够明确,设计没有紧密结合学生实际。老师的导很关键,如果老师本身指导的思路不够清晰,要求不够明确,学生的能力是很难有所提高的。
幸福是什么教学反思14幸福是我们很熟悉的话题,但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要说清楚幸福是什么,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课文《幸福是什么》讲的是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的引导下经过劳动实践弄懂了幸福的真正含义:幸福是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我把这篇阅读课文的教学重点定为:三个牧童是怎样弄懂幸福以及理解幸福的含义。课文浅显易懂,教学时,我没有作过多的讲解。在学生默读全文后,要求找出重点句(智慧女儿的话)并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然后抓住文中三个孩子是怎样寻找和认识幸福的。通过朗读、表演、交流,感到了只有付出劳动,做对别人有用的人,才是幸福的。接着我让学生联系他们平时看到的,听到的,做过的,说说自己对幸福的看法。之后又出示了几组不同身份的人对幸福的理解,让孩子们体会幸福的真谛。与此同时,我不失时机地出示了一些关于幸福的名人名言,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一方面进一步受到思想教育,另一方面也积累了语言。课后要求学生回家与父母交流,然后让他们动手写下自己对幸福的理解。金琳写道:“妈妈告诉我,幸福无处不在,有时,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会让人感到幸福。如:看着睡梦中孩子安祥的脸庞,妈妈会感到幸福;看着马路上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相互搀扶,这是一种幸福;餐桌上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围在一起吃饭,这也是一种幸福……”李倩写道“我与爸爸在畅谈中,爸爸问我:‘当你在公交车上把座位让给大肚子阿姨时,阿姨摸着你的头,向你表示感谢,当你教小弟弟打羽毛球时,看到小弟弟学会后那高兴的样子,你的感觉怎样?’妈妈问我:‘当你把一首新曲子弹出优美的旋律,当你在参加社区朗诵表演取得成功时,你又是怎样的感觉?’我明白了,原来幸福就在家人的笑脸里,在我的努力中,在别人的赞美声中……”在与父母的交流中,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寻找幸福不一定要走很远的路,要经历很长时间,只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随时伸出自己的双手,就可以抓住幸福。
教学永远是一项遗憾的劳动,每次课后自己总能够从课堂中发现不足之处。如上课一开始我让学生找出重点句理解,不很妥当。如在学生了解文中三个孩子寻找和认识幸福后,再交流对幸福含义的理解,这时对课文中重点句理解就水到渠成。
总之,教学本课后,我深深地认识到: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还要教给孩子们做人的道理,让学生的人生更为灿烂,更有意义!
幸福是什么教学反思15很多人都在追求幸福,但是什么是幸福呢?毕淑敏在百家讲坛上有一句这样的开场白:
人人都希望得到幸福,但究竟什么是幸福?有人说金钱就是幸福,那么为什么我们现在的人均收入已经提高了很多,但感到幸福的人却并没有比以前增加呢?是什么阻碍了我们去感知幸福。在通往幸福的道路上,隐藏了那些我们没有察觉到的杀手?
这个问题我也一直在苦苦探索,为什么我们已经拥有足够的金钱以及健朗的身体还觉得不幸福呢?
关于幸福什么这个话题我问过很多身边的朋友,他们很多都说,幸福就是拥有很多的钱,很豪华的房子,很高档的车子,或者一切想要得到就能得到的东西。于是有很多人一不小心就误入了歧途。
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十课有一篇关于童话故事的课文——《幸福是什么》,讲述了三个牧童发现一口老泉,合力疏通泉眼,开沟引水,砌井加盖,做了一件好事。智慧的女儿称赞了他们,并祝福他们幸福。当时他们还不理解什么是幸福,于是他们用了十年的时间去寻找幸福。十年后,三个牧童在小井旁边相遇了,各自谈了对幸福的理解。第一个说“幸福就是给病人治病,看着他们恢复健康;”第二个说“幸福是做很多对别人有用的事,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第三个留在村子的人觉得:“幸福就是种麦子养活很多人。”最后讲智慧的女儿再次出现,揭示了幸福的含义。她对三个人十年间探索的幸福做了一个总结“幸福就是靠自己的劳动,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作出对别人有益的事情。”很简短的一句话,却让三个男孩花上十年的时间去弄懂。
很多人都是走了很多的弯路,遇到很多的挫折,甚至有些人在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才开始明白、感悟到幸福的含义。
一些人以为拥有很多的金钱就是获得幸福,于是他的一生都是在求财,把每一分钱都攒起来,生病了也不舍得花一分,丝毫不亚于莫里哀小说笔下的阿巴贡最后弄得个众叛亲离,自己也早年病死的下场。
还有一些人,把幸福定于拥有沉迷于光鲜靓丽的外表,或者是漂亮的装束,讲究的住宅,上等的家具,精致的设备。我有这样一个朋友,我们高中的时候在一起读书,感情还算好。她的家境并不够好,就靠母亲每个月帮别人做家政供养着。但是她特别喜欢名牌的东西,常常骗家里要钱去买一些名牌的衣服或者包包,她的家很小,听破旧的。每次跟她去逛街,她看到什么漂亮的东西,总要去瞧一瞧,摸一摸。几千块钱的椅子,只要她觉得漂亮,她都会想尽办法把它弄回家去。在她的眼里,这些就是她的幸福,哪怕牺牲母亲的一切。可怜的人啊!
在这篇《幸福是什么》童话故事中与上述的例子相对比,我不禁沉思了起来。在成长的路上,我有父母的细心照顾,有老师的循循善诱,有朋友嘘寒问暖,按理来说应该是幸福的。可年少的我却认为这是理所当然。我心安理得的接受他们给予的一切,嘴巴上却还说自己不幸福,不快乐。甚至也叛逆过,拿着父母的钱天天泡网吧,不愿意回家。从不知道幸福为何物。少年不识愁滋味,偏爱言愁。而今读了《幸福是什么》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
其实只要给予别人幸福,看着别人幸福,自己也会幸福。我们想得到幸福,首先要懂得分享幸福。只要你给予别人亲切的微笑,别人才能给予你和善的笑脸。你给予别人快乐,自己也会得到快乐。你给予别人无私的帮助,别人才会在你危难时,及时伸出关爱的双手。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我们给同学庆祝生
日,看到同学收到礼物一脸幸福的样子,我们也很快乐。同样,在自己生日的时候,也能得到别人的问候。这就是一种幸福。
于是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不仅着重引导学生要懂得幸福就是靠劳动,靠付出。还要引导学生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我们的父母给于我们生命,感谢她们让我们在这温暖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感谢我们的老师,感谢他们传授我们知识,让我们有一双聪慧的眼睛,可以看见未来;感谢我们的朋友以及那些与我们朝夕相处的同学,有了他们的陪伴与鼓励,才有了我们幸福的笑靥,使我们在人生成长的路途中不再孤单。作为一个教师不仅要教导给孩子们知识,还要教导给孩子们做人的道理,好让他们都能更好的成长。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