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25-06-23 10:13:53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鲸、属于、前肢、滤出、吨、肺、胎生、判断。

2、朗读课文,初步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7个生字,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海洋里有一种动物,单是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是什么动物?——对,就是鲸。(板书课题)

二、下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的有关鲸的资料?(学生通过预习时查找的资料进行简单的介绍)

三、检查生字的预习

1、出示本课的生词读一读:鲸、属于、前肢、滤出、吨、肺、胎生、判断。(指名读、齐读)

2、学生互相提示易书写错的字:滤肺(最后一笔是竖)

3、学生互相解词:

上腭:口腔的上顶部,也称上颌。

退化: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某一部分器官变小,构造简化,机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

寿命:生存的年限。

四、学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的?

1、画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2、从鲸的形体、捕食、呼吸、睡觉等方面来认识鲸的特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四方面:(1)大(2)不是鱼(3)种类(4—7)习性

3、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有关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地介绍这些特点。

板书设计:

四方面:

(1)大

(2)不是鱼

(3)种类

(4—7)习性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2

一、教材分析

1.这篇选学课文是一以写景为主,以景抒情,展开联想,恰当地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手法的散文,课文在描写杭州西湖的春景时,抓住一个"绿"立意新而深,语言形象、生动,很自然地对学生进行热爱家和教育。

2.全文短小精湛,只有三个自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游西湖的总感觉,作者把西湖景色的特点概括成一个绿字,醒目地突现出来。这个绿字吸引我来到西湖边,使我流连忘返。2、3自然段课文围西湖的绿展开,分别写了灵隐花港观鱼两地绿的特点。写灵隐的绿,绿得"苍翠欲滴",绿的发黑,绿的发蓝;而花港观鱼的绿,则绿的鲜,绿的亮。只觉的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这样的清晰的结构,这样生动的抒情,适宜于朗读,也适宜于列提纲背诵课文。

二、教学目标

1.会列提纲,并按提纲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描写绿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是如何抓住特点写景物的。

4.感觉西湖景色美,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列提纲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按课文内容的先后,扫地点的转换,抓住有关景物特点的词语列提纲,理解描写绿的词语。

四、教学准备

小黑权、投影、词语片。

五、教学时间: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这是一篇远选学课文,节选自宗的散文《西湖漫笔》。节选时有改动。我们准备用一节课完成学习任务。

本文课题只有一个字"绿"。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什么的?(板书课题,作简短谈话)。

2.自学课文。边读边学习字词,读通课文,作自学检查:

(1)扫自然段指名读课文,注意有否加字,字音是否读准。

(2)检查生字:叮(dīng)婷(tíng)宛(wàn)读准一个前鼻音,两个后鼻音。)

(3)检查是否按查字或联系上下文学懂了词语。重点是:流连忘返、苍翠、心旷神怡、婷婷、宛转。(如有其他词语学生不懂的,也可以讨论。强调学生自己学懂。

3.理清课文脉络,把本文分成两部分来学。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讨论:"它"指的是什么?(西湖的美景)西湖春天的美景那样地使"我流连忘返。那么,哪一个词可以看出我流连忘返呢?从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一词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了解西湖的绿,体会到了西湖的绿,进而认识到绿的意义。本文为什么要以绿为题(杭州西湖最大的特点,就是给人以满目绿,一个引站千个爱西湖、爱祖国河山的读者的心。)

(2)说说作者是如何具体领略这个绿字的(学生轻声自由读2-3自然段。也可放录音,让学生轻轻跟读)读后想想,回答问题。

4、根据上面的讨论,你能否给课文分段如何分?(分作两段。第一段(1自然段):总写作者游西湖,领略到一个绿字。第二段(2、3自然段)分别写了灵隐、花港观鱼两地"绿

的不同特点。表现了本文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特点。)

5。根据单元:列提纲、背诵课文:的训练重点,我们已经按要求学会了背诵三课文。同样,我们也要用"列提纲的方法背诵这课文,而且要更好地背诵。

(1)指名抓主要词语背诵第一自然段。

(2)学生背诵课文第三产业自然段。

①先指出作者游灵隐看到的景物,默读课文。

②再划出写这写这些景物"绿"的词语,读读课文。(灵隐:满目是绿,道路两边……苍翠欲滴,似……也是绿的;飞来峰上,有的……有的……峰下小路……直绿到……;冷泉亭下……在一片绿色之上……)

③以引读法牢记写绿的段落,为背诵作准备

(3)学习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①自学。根据本段特点,划出作者游花港看到哪景物?指出文中哪些地方写了看到的事物,哪些地方写了联想的(师生讨论。看到的:绿叶、水珠儿、想到的:鲜亮生命力。)

②引读法朗读第3自然段。(老师读看到的,学生读联想的)。

6、指导给课文列提纲。(提纲上有:地点、景物、有关景物特点的主要词语。重点2-3自然段。

7、按提纲背诵课文。(主要背诵2、3自然段)背诵过程是:每人轻声试背,同桌同学互背,指名背加评议,全体齐背。)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3

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迟到》

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预习课文的习惯,对于文中出现的易读错的字音,大多可通过查字典等方式把音读准。一些生词也可利用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体会等方法,在课前初步理解,个别弄不清含义的,可随 ……此处隐藏15796个字……规的事发生,可能有人把鲜花献给失败者。这样开头,极新颖,也极具吸引力。“凯旋”,胜利归来。

“由于她怕见人,就走在队伍最后面,可是当她发现很少有人招呼自己,记者好像有意避开她时,她明显地感觉到受到了冷落,这些都加重了她心中的沮丧和愧疚。是啊,谁愿意与失败者站在一起呢?”

这两句话描述她下飞机后的境遇与心态。第1句描述她的境遇。这句很长,有6个分句。前5个分句与第6个分句是因果关系,写人们对她这个失败者的态度是冷淡的,这是第6分句的原因,即加重沮丧与愧疚的原因。原本就觉得失败辜负了人们的期望,愧对父老乡亲,现在人们又冷落、淡然,这就更使失败者无地自容了。“很少有人招呼”、“有意避开”,是“冷落”的表现。人们敬爱英雄、成功者,鄙视、冷落失败者,这很正常,是她意料中的,所以,她“走在队伍最后面”。第2句是反问句,是她的心里话,表示她理解大家的冷落态度,同时,这句话也是深深的自责,责备自己辜负了大家的期望,没有实现为国争光的共同心愿。“沮丧”,灰心失望。“愧疚”,惭愧不安。

“谁都不能避免失败。我相信,失败和胜利对于你同样重要。让失败属于过去,胜利属于未来。”

这是机场女服务员对女运动员说的话,是本文的中心句。这3句话阐述了人生的一个哲理,启发人们应正确对待失败。对待失败的态度历来有两种:一种是消极回避性态度,害怕失败,回避失败,一旦失败,便“一回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从此萎靡不振,不思进取。另一种是积极建设性态度。女服务员的话恰好讲明积极建设性态度的三个方面:第一,承认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做任何事情,特别是体育竞技活动,都有风险,一帆风顺只是人们美好的愿望而已。第二,承认失败对人的重要性。失败可以锻炼人的意志,提高人的抗挫折能力,还可以发现行不通的路,进而找到实现成功之路,所以,“失败和胜利”“同样重要”。第三,保持发扬乐观向上、奋斗拼搏的精神。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始终敢于挑战,具有不到黄河不死心的意志与信心。要接受失败教训,谨慎地考虑风险,运用智慧和勇气去平衡风险,努力追求成功,即“让失败属于过去,胜利属于未来”。

〔写作特点〕

1.从一个小场面中揭示中心。

本文描绘了一个小场面:运动员回国刚下飞机受到迎接的场面。在这个场面中,作者采取电影特写的手法,把镜头摇到失败的女运动员身上,聚集笔力写她垂着头走下飞机,走在队伍最后面,神情沮丧。看到机场女服务员手捧鲜花站在她面前,她抬起头,眼睛充溢着泪花。最后言简意赅地揭示了本文中心———正确地面对失败,在失败中奋起,也是英雄,也应受到敬重。

2.情节丝丝入扣,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文章对情节的交代丝丝入扣,比如,先写她曾经获得过成功,这次失败了所以她面部表情及表现畏缩不前,再写她意外地发现有人给她献花。经过谈话受到鼓舞,完成了一个从失败阴影走出来的过程。文章细节描写十分成功,如,写女服务员献花,不直写她跑过来热情献花,而是用女运动员的眼睛移动去表现:先看见“一双脚”,再看见腿、套裙、铜衣扣,最后看到白净的脸。这正是女运动员一点一点地地抬起头来所见到的,十分细腻。开头写女运动员“垂着头”,文章结尾句写她“抬起了头”,首尾呼应,这一“垂”一“抬”,表现出“鲜花”

的力量。另外,为失败者献花,这一构思极巧妙,这一反常态的描绘,实在令人叫绝。[ 内 容 结 束 ]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4

学习目标:

1、启发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动脑思考,大胆地提出问题。

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3、培养学生表达的自信心。

学前准备:

搜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是读书时遇到的,也可以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师:课文中说,童年是在一串串问号中长大的,我们也来提出自己的问题吧!

师:我们可以提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提读书时遇到的问题,或者是你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要求:在提问题的时候要注意把问题说清楚,说完整,声音要洪亮。

二、开始活动。

1、在小组内提出自己的问题,小组成员互相解答问题。

2、向全班学生提出在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其他同学帮助解答。

3、在提问解答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发言,即使纠正语病和错误读音。

三、课后延伸。

让学生观察生活,提出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1、找资料。

2、去图书馆。

3、问老师。

4、问家长。

5、上网查找。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和积累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对比写法作用。

3、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体会对比写法的作用。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和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请同学们说说灰尘有哪些危害。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注意字的读音

1、指名轮流读课文。

2、正音:

模样(mú)尘埃(āi)直径(jìng)削弱(xuē)

朝晖(zhāo)干涸(hé)可恶(wù)恶劣(liè)

三、理清课文思路,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想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填表)

出示:

灰尘虽然令人讨厌,但人类却离不开它

小小的灰尘主要来自

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

2、看表默读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灰尘令人讨厌,人类却离不开它。

第二段(2)小小的灰尘来自土壤和岩石。

第三段(3~6节)灰尘的作用很大。

第四段(7)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向我们介绍了灰尘的有关知识及其作用。)

四、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狼狈bèi 擦拭shì 气候hòu 尘埃āi 削弱xuē 朝晖huī

循环xún 厌恶wù 裂开liè 讨厌tǎo 环境jìng 飘荡piāo

wù(可恶) xiāo(削皮)

恶:è(恶狠狠) 削:

ě(恶心) xuē(削弱)

五、再读课文质疑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六、作业

1、抄写字词。

2、熟读课文。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